名 称:既有社区健康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
主要完成单位: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,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,中国建筑一局(集团)有限公司,苏州科技大学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、同济大学、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
主要完成人:薛峰、王清勤、唐一文、赵力、迟义宸、陈建平、田灵江、王海、连毅斌、吕峰
简 介: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如何在我国高密度居住条件下,实现社区健康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提升,降低改造对居民日常生活和环境的影响,是群众“身边的大事”。本项目由中建设计研究院牵头,建研院,中建一局,住建部科技中心等七家单位共同完成,针对社区改造缺乏健康理论建构、无法多重获益增效,缺乏整体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,依托多项十三五国家课题、住建部课题和世行贷款课题。经过近10年的合作攻关,建立了一套较为整体系统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既有社区健康改造技术体系。 创建了既有社区健康改造理论与方法,支撑社区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。一是,揭示了我国社区健康功能、性能和需求匹配机理,首次建立了既有社区健康改造理论;二是,对社区健康环境与人体感知信息进行耦合分析,研发了居民健康需求分析、多源数据耦合与测算评价方法;三是,运用多维建模、场景仿真、模拟推演等技术,研发了社区健康改造整合设计和全流程管控方法。 构建了既有社区健康改造标准体系,奠定了社区健康改造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基础。一是,建立了住宅、建筑和社区健康改造标准体系,确定了我国社区健康功能和性能控制阈值和评价方法;二是,建立了既有社区多尺度连贯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,解决了适老化改造多目标协同的难题;三是,建立了既有社区公共环境与设施健康改造标准体系,为公共资源配置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。 研发了既有社区健康改造关键技术与产品,突破了社区健康人居环境的技术瓶颈。一是,研发了围护结构低能耗健康改造关键技术,攻克了健康和低能耗双重获益增效的技术难题;二是,研发了既有社区公共设施健康改造关键技术与产品,解决多重约束条件下,电梯、停车设施加建和协同管控的难题;三是,开发了既有社区健康改造评估技术与健康智能产品,为社区健康改造提供智能化提升的手段。 研制了既有社区低扰动改造关键技术与装备,带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产业的发展。一是,研发了围护结构低扰动改造加固关键技术,解决了居民在宅生活,围护结构提升改造的技术难题;二是,研制了社区管道数字探测技术与免开挖原位修复作业机器车,解决了公共管道延寿与精准诊断技术难题;三是,研制了社区微型管廊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与快速掘进机器臂,开辟了地下管网改造的创新之路。 首次建立了基于国情适应的理论和技术体系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首次建立了系统融合的标准体系,填补国内外空白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研发的多重获益增效的保障技术,填补国内空白。研制的低扰动、免开挖关键产品与装备,填补国内空白。 由肖绪文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的鉴定认为: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其中多、高层高密度集聚的既有社区健康改造技术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成果荣获2项行业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获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。 成果规模化带动北京、上海、吉林、四川等百余城市、500余社区改造,面积达7530多万平方米,惠及人口达百万。带动经济效益102.6亿。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,为我国实现健康环境提供了有效方法,改善了民生福祉。 主编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1部,地方和行业协会标准13部、标准图集/导则和指南12部;获专利36项(其中发明专利10项)、工法4项,软著10项;出版著作7部、发表论文36项(其中9项SCI、2项EI)。项目由中国建筑大师薛峰和中国工程建设“标准大师”王清勤领衔,由包括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建平等专家共同完成了理论、设计、建造、政策、数字化、产品开发等不同方面的研究。
|